貪小利代價高
時間:2013-07-03 | 瀏覽: | 來源:
古印度《五卷書》中有一篇“豺狼舔血”的寓言:有兩只公羊不知為什么打了起來,雙方拼命,犄角相撞,流了不少血在地上。一只狼正巧路過,得意地想,這下可以吃羊肉了。它跑到兩只羊中間,見地上有血,就想先舔點血再吃肉。這時,兩只羊又撞到一起,這只狼只顧舔血,沒來得及躲開,就被羊頂死了。
正所謂“魚貪餌,容易上鉤;人貪利,終落陷阱?!睔v史從來不缺貪小失大的事例。戰(zhàn)國時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產(chǎn)豐富的蜀國,于是帶話給蜀侯,說是準備送一頭能下金糞的石牛給他。蜀侯不知是計,下令民工開山填谷,鋪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遂派大軍跟在運送石牛的隊伍后滅了蜀國。人們嘲笑蜀侯是貪小利而失大利。
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卻付出巨大的代價,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干部隊伍中特別是個別領導干部身上同樣屢見不鮮。據(jù)廣東《黨風》雜志披露,2009年底,佛山市南海越暉園藝場老板馮某向時任廣東省水利廳副廳長的呂某提出在西江流域經(jīng)營采砂的想法,希望得到幫助,并表示“采砂賺了錢后,在四會市臻湖畔島為其購買別墅一套”。為此,呂某從為馮某說情打招呼開始,直至為其出謀劃策、穿針引線。至2012年5月,馮某為呂某購置別墅付出了950多萬,加上一輛越野車30多萬,合計花費近千萬元。然而天網(wǎng)恢恢,2012年廣東在“三打”期間依法查處了馮某的砂站,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馮某的砂站每天盈利高達500多萬元。如此算來,馮某送出的賄賂款僅僅是其砂場2天的盈利而已,商人馮某真正達到了“花小錢、賺大錢”的個人目的,而呂某卻因為腐化變質(zhì)、貪圖享受而失去了享受正常人生快樂的機會。
貪乃欲物也,人拿了不該拿的東西謂之貪。古人云:心足則物常有余,心貪則物常不足。貪者,眼里見的、心中想的都是如何得到財物,至于是否應得,往往無心考量,貪求背后的隱患也就無能辨別。許多人總以為自己很聰明,做點壞事沒人知道,神不知鬼不覺,其實這只是掩耳盜鈴罷了。耍這種小聰明,不但越來越遠離智慧,而且只會在愚蠢中越陷越深,最終必將走上違紀違法的道路,害了別人、毀了自己。
領導干部怎樣才能摒棄貪的思想,不至于貪小利上大當呢?一靠個人自覺,只有不斷加強自我思想凈化,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提高拒貪的意識和保廉的意志力,才能保持那份屬于自己的清醒與淡定,才能時刻做到“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二靠制度約束,要堅持完善制度與落實制度并重,以制度縛貪。只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能貪的體制機制,讓想貪的人沒有貪的機會,才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才能把貪念不除的人排除在人民賦予的權力圍墻之外。三靠社會文化熏陶,只有建立起深厚的社會廉政文化,人人參與廉潔社會建設,只有大力弘揚社會正氣,規(guī)范公職人員的從政行為,廣大社會民眾都討厭腐敗現(xiàn)象、揭露腐敗行為,遇事講規(guī)則、講法治,遇到損害切身利益和不公平現(xiàn)象敢于維權,沒有賄賂官員的民眾,就能保證沒有受賄的官員,社會就能風清氣正。
無欲品自高,無貪永流芳。只要不貪小利的甜頭,就永遠不會有栽跟斗的痛苦。這個道理永遠值得我們銘記。